所以成都高新区对成都人是共识,武汉高新区没有共识,结论体现在房价上。不过这也是好事,不然武汉高新区房价会成为武汉最高,更加让年轻人逃离。
@xund100 成都老城区人去一趟新区方便,认可度自然会更高。讲道理,我要是汉口人,可能也几乎不会来光谷中心城,太远了。
没有哪个城市像武汉一样,到处充满着割裂感。
而且更严重是,上面的人对这种割裂视而不见,下面的民众则习以为常,谁都没有要做出改变的想法。表现在两个挨近区域的人也经常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扯皮拉筋。
这种割裂感,往大了说,会导致了城市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均,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资源过于集中某一区域,其他区域连喝汤都做不到。
@PS50000 嗯,论江景房的话,汉阳汉口的江景房比武昌青山的优势是没有西晒,银子充裕的话改善房还是首选江对岸
老武汉总喜欢用老一辈的眼光定位武汉的中心;
新武汉人只看北上广深,我深圳回来的朋友基本上不去汉口看房子;
读书在武昌,洪山的,后续回来基本上落户在光谷了;
至于码农怎么定义心里的中心,其实他们没空看江,没空看湖;
996加完班,下班抽空刷个电影,打打王者,就够了;
哪里上班哪里买房,总不能要别个在光谷工作去武汉天气买个房,每天堵来堵去的?
那里是市中心不重要,年轻人不需要老一辈来定义他们心里的理想之城;
光谷关山大道离洪山,武昌都不不远,融合的,武昌过江就是汉口汉阳也是融合的。只是光谷中心城太远了,与其说是武汉的更不如说离鄂州近,不要说汉口的呢,就是武昌的人都懒得去,武昌的还经常去光谷步行街会下老同学,如果不是在光谷中心城上班的,哪个去那?
我看好光谷,但是周末去汉口逛了一圈,感觉武汉的精髓还是在江。有钱还是想买江滩啊,特别是汉口江滩,去一次就爱的不行
天府三街差不多应该对应关山,天府新区核心对应光谷五路。天府新区兴隆湖距离春熙路40公里,房价3万多,所以光谷东按距离类比房价就是弟弟
一直就说了,武汉天然分割太严重,桥隧比太高,造成基建成本极其高昂,而且更可怕的是造就了太多断头路
@shine454 本来就是三镇拼起来的城市,割裂感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武汉一词最早出现在1926年12月,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目前来说主要武汉交通落后导致,像武汉这样规模城市地铁要600KM,武汉湖多,桥隧基本没有很多大湖,比如汤逊湖上,住庙山去未来城上班都要绕行很远。堵车严重,为什么不修隧道呢。黄家湖,青菱湖上也没有隧道桥梁,据说有规划估计要多年以后了,比较要拼财力,估计武汉GDP上2万亿以上才行,毕竟武汉修路成本快赶上重庆了
又是一个在点开之前就猜到发帖人的帖子,记得楼主之前发贴说光谷中心城的人都是想好了一辈子不进城的,既然这样,它近还是远,楼主还操个什么心?
光谷太远了,我家住汉口大智路,每天地铁换乘到光谷上班, 一去一回累死人,割裂感什么的感觉不存在,我好多高中初中同学都在光谷上班,熟人多了就没有割裂感了。
武汉最可惜的事就是光谷和汉口没有形成合力,要是汉口跟光谷能形成合力,武汉当个中国第五城绝对绰绰有余
光谷有很多创业的,汉口其实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能力,有一些可以提供风投的民间商会,然而,光谷的公司宁愿区深圳找融资,也部在汉口找,某种程度来说,还是二者合力不够。
所以团结才是力量,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就需要各个机体部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健康运作,不会产生病变
光谷需要的是创投资金,创投圈汉口几乎没有,反而是光谷自己现在有一些,其实创业企业能够吸纳外地资本,甚至海外资本是大好事,一是说明企业的价值被各类资本认可,二是实现了资金和要素的引入,做大了本地的盘子。科技金融示范区有很大文章可以做,光谷的特色金融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time_arrow 其实有资金的汉口,为什么不多多向东看看?
我感觉不是光谷的产业嫌弃汉口的资金,只要是愿意支持创投的,光谷都是欢迎的;
相反汉口,可能更多的是看不懂新新产业,不愿意投钱;这个一进一退,就给了BAT机会,阿里,腾讯多的是创投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