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信——如何才能赚到小程序的钱?


yukun 根据录音整理,如有错误多多包涵,请联系我修改。

我们知道现在的风口是小程序,我们来看看微信从开始到现在出现的一些红利以及这些红利出现的原因。

小程序现在名义上很火,去年真正做的好的、真正赚钱的小程序其实并不多,特别是纯粹靠小程序这冒尖的,跟之前通过公众号冒尖的数量级差蛮大的。

现在圈子里面很多人已经对小程序提出疑问了,小程序到底怎么赚钱,小程序到底有没有用?虽然我们都看到官方投入那么多资源进去,但是产出能不能达到公众号这样的效益?今天把整个过程做一个回顾。

回顾在2017这一年微信生态里一些经常困惑我们的问题

- 为什么有些小程序可以明目张胆的违规?
- 为什么小程序不开放直接跳转公众号功能?
- 为什么小程序不能直接分享朋友圈?
- 为什么圣诞帽和各类红包能成为爆款?
- 为什么赞赏小程序会被官方抄袭?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小程序(拼多多)可以明目张胆的违规?大家都说是因为腾讯投资的,并不是。有些腾讯投资过的项目,违规了照样被微信干掉(小黑裙),所以投资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重要原因,所以要研究这个原因。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小程序不开放直接跳转公众号功能?这个需求其实是很强烈的需求。大家现在只能通过一些方式间接地实现这个功能,这个功能为什么现在不开放?他不能开放?什么原因?这直接关系到小程序的价值,能不能跳转公众号,流量利用价值就是两个概念。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小程序不能直接分享朋友圈?不只是小程序,为什么朋友圈管制很严?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圣诞帽和各类红包能成为爆款?还有其它的比如给赞为什么能成为爆款,这些爆款值不值得投资呢?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赞赏小程序会被官方抄袭?这是很反常的行为,官方在全力推广小程序的阶段,把一个好不容易拿到投资,真格基金投资的这样一个爆款小程序,很受欢迎的小程序竟然给抄袭了。这对整个生态打击非常大,他为什么还是决定要这么做?有反常必有妖对不对,这是我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质就是我到底花了大力气能不能挣到钱?小程序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值不值得 All in,大家看我的分析。

微信到底是什么?

微信最早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对手,米聊啊,自家的QQ啊,陌陌啊,陌陌可能还没出来,但是当时聊天工具很多。当时微信在腾讯内部层层选拔脱颖而出,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呢,变成社交平台,朋友圈、公众平台开放变成社交平台。

前面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红利,现在是什么?现在我称之为微信帝国阶段,一个封建制帝国。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

- 内圈是帝国的中枢,外圈是帝国的城邦,微信群,朋友圈,消息流是中枢的核心资源
- 而其他功能都是为中枢或者城邦提供服务的工具

这是我的理解,简化以后的微信帝国架构,中间这个圈是核心层,微信群、朋友圈、消息流这是由微信官方自己牢牢把控的核心层,也是他所有东西的核心。外面就是公众号。中间称为帝国的中枢,而外层的公众号就是封建制帝国的城邦。为什么称之为城邦?因为封建制的城邦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大家记住这个图,对后续分析微信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直接的关系。其他的就不说了,摇一摇这些,算是服务的工具,是次要的东西。

微信帝国的运营逻辑

从微信诞生开始,官方做了一系列的操作,慢慢地把一个聊天工具发展成帝国,这其中的运营是有核心的,在腾讯一个上市公司,张小龙要对马化腾负责,马化腾要对股东负责,最终所有的运营逻辑就四个字:提升估值。

而作为一个聊天工具,就算到了帝国阶段,估值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用户量、活跃度、营收。这个图大家也要记住。

微信帝国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红利的两个规则

从诞生那一天开始,所有的操作,官方开放不开放,打击或者封杀都是围绕着上面的图片来的。在这个基础上,了解基本架构、了解基本逻辑以后,我们开始做推演。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爆发、所有的红利,总结出来两条规则:

  1. 官方为实现运营目标而与用户的交易
    2. 官方为实现运营目标而扭曲用户需求,产生的额外套利机会

第一条规则,红利产生或者说风口产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能赚到钱的地方,是官方要实现某些运营目标时,和我们的用户产生交易。就是他用到我们的时候,愿意提供一些资源,或者让利给我们,让我们来做,我们称之为“流量红利”。就是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后面会举具体的例子。

第二条规则能产生的红利比第一条更大、更猛。官方为了实现运营目标,强行把用户非常强烈的需求扭曲的时候,就会产生套利空间。需求是没有办法阻断的,只会转向。在所有行业都是一样,就像区块链,国家一刀切管制,需求限制了吗?参与者反而更多了。一百年前美国的禁酒令结果怎样?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聊天工具阶段的红利

官方的需求:用户量,与其他移动端IM,包括QQ的竞争
产生红利:只要能给我带用户来并留存下,怎样都行

无需实名,可以用QQ批量注册微信号
从通讯录和QQ无限复制批量导入好友
没有好友数量限制

这时他最主要的诉求是“脱颖而出”,要跟其他IM包括QQ做竞争,这时候主要的指标就是用户量,这也是微信从开始到现在持续性的逻辑。这也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拼多多可以乱来”的回答。当你的核心诉求与微信官方一致的时候,你可以为所欲为,什么都可以给你,不管是不是他的亲儿子或者干儿子。

这个阶段可能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当时任何方式都可以注册微信,一个手机可以注册无数个微信,QQ号是不需要手机验证的,可以免费直接注册。为了增加用户量、活跃度他迫不及待的要把你的好友都导入进去,你甚至可以导入QQ好友,可以导入手机好友,而且是批量导入,无限制导入。注册两个微信,用一个手机号码解绑以后绑定另外一个手机号,可以复制微信,快速导入,而且没有好友数量限制,这是那个阶段最早产生的第一个红利。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红利?他不知道有虚假用户吗?当然知道,他不在乎,因为这时候的目标是快速上量,把其它IM踩在脚下,这只是第一次,后面还有。

社交平台阶段的红利

官方的需求:向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进攻,抢用户
产生红利:微信公众号

给予在微信领土内,最大的自主权利
每天一条的推送(个别大户一天三条)
不带折叠,用户尽情撸,各种诱导分享随便玩

这时候微博、人人网还有开心网很火,Facebook也起来了,他要提升活跃度。有用户量有活跃度、有营收,才能提升估值,要慢慢的向社交平台转向。这个时候开放了几个东西,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这是第一波微信公众号红利。

最早的时候订阅号是没有与服务号区分的,任何人每天都可以群发一条消息,这些消息都是跟朋友消息一样,放在外面。可想而知,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东西,活跃度会有多高,这就是第一波微信公众号红利。随便任何一个人开个公众号,随便写点东西就有几千人。个别号还可以一天发三条消息。

还有那时候诱导分享是没有限制规则的,也就是送东西,还有帮转发,多少个赞给你东西,随便搞、随便玩。这是他要快速打败微博,打败开心网、人人网,需要把用户全吸过来,活跃用户全都拉过来。这也是前面说的规则的第一条,和用户做的交易,和大V做了互换。只要你入驻我的平台,我让你为所欲为。这时候就有了微信是“流量黑洞”的说法。大家在其他平台玩啊玩,最后总是把微信号、公众号摆出来,让用户去关注。他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呢?因为微信给了所有愿意来这边开公众号的玩家当土皇帝的感觉,公众号关注以后,这个人就是你的,其他人抢不走的。这也是他后发先至的原因,快速把社交平台的战役抢占下来。但是这样的战略是有副作用的,这里先留一个疑点。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事要提一下,虽然公众号开通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有个需求被cancel了,公众号不能发朋友圈,不能直接发微信群。为什么这样做?这里有微信广告的同学,为了广点通啊。要留一手。三大指标,用户量、活跃度还有营收,虽然还没想好营收什么时候割,但先把口子留好了,为后面广点通的推出留有余量。

社交平台阶段向帝国阶段转化期间的红利

官方的需求:微信支付推广,向电商进攻,广点通
产生红利:微商,个人号群控

用公众号吸粉,用个人号变现

当这个强行的需求被阻断的时候,就满足了第二条规则,你不让发朋友圈就不发了吗?就不玩了吗?而且这个阶段还开放了微信支付。当几个要素叠加后产生了新的风口,微商。微商就是这么来的,他要推广微信支付,那时候只有认证过的服务号才能用微信支付。我拉那么多粉丝过来,你现在不给我变现的口子。那是2014年的时候,这个阶段是产生红利最多的时候。包括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微信群,2016~2017年微信群控才刚刚暴露在大众面前,但是2014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这么玩了,当时微信号是没有好友上限的,还可以从QQ和手机号导入用户不限量,有很多从附近的人摇啊摇,也没有每天加多少人的限制。那时候一大批大号用这样的方式起来。这就是社交平台阶段到帝国阶段转化期间产生的红利。

大家记住,几个要素叠加就会产生风口。单个要素会产生套利空间,可以帮你赚一点钱。记住这几个结论以后,我们到了2016年底,现在已经进入帝国时代了。

从2016年末开始进入微信的帝国时代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
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帝国时代,就是公众号的格局。新榜已经推出了,什么是大号,什么是小号,什么是垂直号该占的领土大家已经占完了,这时候用户量已经到上限了。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没什么人不用微信了。老爸老妈、爷爷奶奶都用微信了,这就是小程序出现前的阶段,这时候看,小程序到底是什么?

了解小程序是什么之前,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刚才说到三个要素里,用户量已经登顶,能做的只有两件事,进一步提升活跃度以及进一步增加营收,但是这之前公众号抢用户之后发现出问题了,公众号挣了钱微信能分的到吗?人家都是在场外交易的。中央政府不能对封建王国进行很好的控制,也没有办法从中收到钱来。这种情况能忍吗,不能忍。所以出了一个策略,把之前的应用号改成小程序推出。

还提出了用完即走,为什么要用完即走?大家给了很多解释,借用欧神一句“以上皆错”。他推出小程序不想再来一个公众号,不给你留存用户的机会,所有通过小程序来的流量,给你套一波利可以,但最后用户不是你封建的公众号主,都是我微信的。这就是用完即走的真是含义。

小程序就是微信中央帝国的近卫军,核心用途是用来加强对公众号的控制,以及未来对公众号进行收费。现在广点通业务都是用小程序来表达了,以后你要做广告,H5是不收的,肯定要求你必须开发小程序,才能做广告。这就是小程序真实的目的。

2017小程序多个官方举措的个人解读

了解整个生态的情况下,来看我们现在做小程序能够赚什么地方的钱。不能当成公众号来做……

一些小程序为什么那么火爆,其实也是跟你做了一个交易,给你流量,你帮我解决开发问题。原来过年过节自己要开发一些新的玩具出来,来做一些活动,调动活跃度,调动支付的应用面。现在不用了,圣诞节,有人帮我开发了,我只要把这个小程序放到搜索的第一位就可以了。

你可以做什么呢?你聪明一点,快速的迭代一个版本上去,弥补一些漏洞,把用户快点导出去,如果你运气不错,抓到这一波。要是你没赶上去呢,想上一个新的版本,审核,啪,把你卡住了,让你新版本上不了,把热点拖过去,谢谢你的合作,为我微信做了一波贡献。这就是他的策略。

现在他核心的目的是要快速把小程序铺下去,把他的军队快速渗透到公众号的城邦中,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微信公开课。公开课的本质是什么呢,最近快速推出几个电商小程序,名义上发的文章是说,小程序给了我多少多少营收,但是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把这些小程序改成H5的商城能不能实现相应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啦,实际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这些大号在帮小程序打知名度。这也是一种交易,我可以在公众号上面增加一下官方信用背书,但是你把你的微信用户借给我,打一波广告:大家赶紧,公众号还没小程序的,赶紧上小程序了。

我对小程序红利的观点

现在所有概念都理清楚了,到了最后最关键的地方,机会在哪里?不讲可以操作的地方等于白讲对不对。第一小程序不能按照公众号的方法来做;第二根据前面提到的两条规则,多种规则的叠加是可以产生风口的。

小程序里面有哪些需求,我大致整理了一下。

  • 第一,官方有一个核心需求,他要把小程序渗透到公众号里面去,尽可能多的公众号,尤其是大号里面去。你符合他的核心需求,可能你想干嘛都可以商量,这个事情谁做的很好,给赞。
  • 第二个,小程序用户沉淀和稳定流量,这是我们的需求,但被官方扭曲了,他不给你导流,第一年怕数据实在太差了,留了客服消息的口子给我们。
  • 第三个呢,是其他公众号,其他大号,还是有对接小程序引流的需求。你暂时可以不用小程序,但在微信生态下玩,迟早……按照微信的方针,你或早或晚,必须要接受小程序,来代替你在H5之类的东西,这是他的基本国策。因此公众号还是有对小程序的需求存在。

这几个需求的叠加,根据前面两个规则,我认为风口在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大家看到了也可能没有,没有像小游戏一样明显,就是公众号关联小程序的机会。

我要解释一下,这个功能很小,但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目前小程序的核心风口。首先他是满足官方推广小程序的需求,第二我们还可以把小程序用户沉淀,小程序自己本身是不具备稳定流量的,但如果我们可以,比如你能让曹大大绑定你的小程序的话,就像大辉做的,那你是不是就可以获得稳定流量了?我再进一步说一下,像圣诞帽这种爆发流量用处不大,就是你只能在那一期,就去年12月25号可以玩这一波,可以赚一笔。但是明年呢,你肯定赚不到,为什么?竞争对手太多了,鬼知道微信会支持哪一家。大部分用户只会在里面搜圣诞两个字而已,谁跳第一位就用谁。这种爆发性流量对投资人是不会来投资的。但是呢,如果你的小程序强势绑定了一些大号,这就意味着可以获得稳定的流量,估值就可以根据大号的数据来估算。小程序也有来源统计,可以明确的评估流量价值。

在这样的机制下,现在投资小程序的还不多,对一个有投资价值的小程序,我认为他核心的判断数据标准,与公众号和网站是不一样的。之前是根据粉丝量,阅读量,流量来判断。小程序要看,1. 关联的公众号数量和质量。2. 功能的利用率。不能说我花钱让公众号绑定我的小程序,但一次都不用的,那这个小程序也没什么价值。这个利用率是可以在小程序后台统计的。3. 公众号的取关成本。什么意思?替代成本。我让曹大关联我的小程序,第二天他关联了更好的一个,把你给取关了。如果你的功能不能在这里有门槛的话,估值也不高。要做有投资价值的小程序,必须从这三个数据入手。设计这样的小程序,设计这样的功能。

这就可以回答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给赞为什么会被干掉?他是完全符合我这三个标准的,如果他利用了苹果这样一个机会,假如没有官方插一脚的话,按照这样的先期优势、品牌优势,很快就会占领所有公众号,或者说大部分公众号。这不就又成为一个地方领主了吗?这是官方不愿意看到的。我本来出小程序就是来收编的,怎么能又培养起一个出来呢。所以宁可用这样的手段也要打击掉。

这就是我研究出来的,过去一年这所有问题的答案。

其他机会

这些都是关系到小程序的地方,最后一点,今天有很多开发的朋友,以及做公众号的朋友。刚才那些都是显性的机会,但机会有两种,还有一种我们叫做信息差。就是别人还没有意识到,但是逻辑上已经走通了。就是隐性机会,虽然在你眼前但没有意识到,(就像2013年的比特币),我在微信里看到一个隐性机会:服务号。

大家想一下,我们这里做公众号,发消息最勤快的jimi来说,一个月要写4篇精心的内容,困难不?一篇都困难,也就是对现在的个人号来说,你一个人要发4篇高质量的内容,是很困难的事情。之前大家为什么不想做服务号?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订阅号少,订阅号跟服务号一样是发到外面的,那个时候可以发的消息越多,加粉就越多.但现在什么情况?现在大家数数看,你关注点服务号有几个,关注的订阅号有几个?你做一个订阅号,在订阅号的小窗口里有多少竞争。服务号呢,只要你做的内容是符合用户要求的,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你目标用户的个人好友,如果你的内容比他们强,就不会取关。订阅号要跟你们做竞争,要和人民日报做竞争。这就是一个套利空间,套利空间也是要有成本的,就是你要注册一个公司。相对于消息群发后的抵达率,这个成本不算什么。同样是1w关注,你发一篇文章,你的收益是翻几倍的。对于一些优质、频率不高的订阅号,这样会多赚几倍的阅读量。因为优质,用户不会取关的。

所以这里提到“个人服务号”,用服务号做个人号。白赚几倍的阅读量。同时还有更多的全方位的功能支持,所有的小程序可以做的事情,服务号都可以做。支付等功能全都可以做。换了一个竞争维度,降维打击。不要跟订阅号竞争了,订阅号都是些会发文章的人,对开发者,在服务号可以在内容上加更多的功能,这是你们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反正你也做不到每天一篇的频率。为了验证我的说法,我给大家看一个已经做的很牛逼的服务号,差距就是,信息流大家都看到了,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这篇文章是新榜昨天发的第二篇文章,阅读量只有1千多一点点。他是推荐了一个篇篇都是十万加的个人服务号。这就是我说的信息差,就跟比特币一样,像这种机会出现在眼前,大部分人都会错过。你看看那个号的文章,你看看他们的模式,你就知道红利在哪里。

最新回复 (0)
返回